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遵义新闻 > 正文

遵义:200万亩茶园绿了山头富了百姓

2024年04月19日   来源:遵义网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年来,遵义市依托山地特色资源,围绕茶叶做文章,通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加工、市场化培育,激发乡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如今,漫山遍野的茶园绿了荒山富了百姓,一颗颗茶树成了一百多万农民的“摇钱树”。

城里人到茶园去打工

“你就在路边等着,我们马上来接你。”

清晨六点,一辆中巴车准时从道真县城周家坝出发,目的地是十公里外的玉溪镇松江村瑶山垭。专门为茶企招聘采茶工的经纪人孙玉群,手里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是附近社区的居民打来咨询乘车位置的。

中巴车在蜿蜒盘旋的山间公路行驶,清晨的薄雾,笼罩在茶山之间。刚刚下车,人们就四散开来,进入茶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我们每天两个中巴车,一个车十八个人,两个车三十六人,车费茶企出,他们就只管来采茶,早餐、中餐,我们都全包了。”孙玉群告诉记者。

图片

前晚刚刚下过雨的茶园,空气清新,工人们双手翻飞,动作麻利,采得又快又好。

胡喜蓉是茶园里的采摘能手,每天七点钟下地,下午六点下班,一天能采三四斤。“一天一百多元的工资,管送管吃,现金结账,谁不愿意来呢?”

高山云雾出好茶。瑶山垭地处半山腰,山脚就是芙蓉江峡谷,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由于海拔、气候、光照等适宜,是产茶的好地方。十多年前,道真就引进企业,在这里开垦茶园,目前共有茶叶面积一千多亩。茶叶基地负责人徐建军告诉记者,目前每天都有一百多人在茶园里务工,日均支付工资2万多元。

图片

道真山水灵秀,土壤富含“硒”“锶”等稀有微量元素。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建成茶园面积14万余亩,带动全县8万余人稳定增收。该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茶生产旺季,每天的用工量接近一万人,其中反向务工的城镇居民占了一半多,茶园成了当地城里人就业增收的“乡村车间”。

“统防统治”省了成本提品质

湄潭县则依托欧标茶园建设,不断提升茶叶品质,让茶农享有更多收益。

在永兴镇中华村,上千亩茶园长势良好,正在迎来大面积采摘。与茶农们一起忙碌的,还有湄潭茗城茶园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吃住在村里,每天都要深入茶园检查和巡视。

“要看有没有人乱打农药,如果有人乱打农药,我们及时制止,并向相关部门上报。同时也要看这些茶叶遭病虫害没有,发现病虫害必须及时联系专家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刘莉说。

中华村从20多年前就开始发展茶产业,共有茶园面积近7000亩,但过去由村民分散管理,用药、施肥不统一,茶叶品质上不去。为了提升茶叶品质,2018年,湄潭县通过国有企业运作,依托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支持的项目资金,以严格的欧盟标准为遵循,采用村级集中流转、公司统一防控、茶农享受收益的模式,将过去农民分散管理的茶园,集中进行统防统治。

目前,中华村共有3452亩茶园纳入茗城茶园公司集中管理。李邦国家有20亩茶叶,全部交由茗城茶园公司管理。现在,不但有机肥、生物农药不再花钱,连用药用肥都有专人负责,他们有了更多精力进行管理和采摘。“统防统治省钱又省力,一亩地节约一千元左右的管护成本,最关键的是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提升。”

遵义作为全国重要的茶产区,持续做强茶品牌、培育茶企业、强化茶科技、做优茶产业,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年产量16万吨,茶叶产值达172亿元,涉茶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茶产业带动90万茶农增收致富。当前,遵义正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推动“小茶叶”成为“大产业”,产出“高效益”,让“一盏遵茶”成为更生态的茗品、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更让人魂牵梦萦的邂逅。  

全媒记者:庞飞 周国栋


(责任编辑:袁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