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遵义新闻 > 正文

生态修复工程造林46万余亩,青山绿水间兴起生态高效农业——

仁怀:农旅一体打造生态卖点

2020年04月22日   来源:遵义网    

  3月的仁怀市高大坪镇银水村的主色调是金色。千余亩油菜花绽放摇曳惹人醉;而4月,随着花谢结籽,银水村换上了“绿裳”。

  金黄和翠绿的交替为“金山银水”写下真实注解,也是仁怀市守护青山绿水,推进生态建设,实现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的诠释。

  因人口稠密和过度开发,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仁怀市的森林覆盖率仅为8.8%,属于生态严重脆弱地区。2005年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88%。

  近年来,仁怀市围绕“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0%”的目标,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通道及流域绿化景观打造提升、森林和湿地公园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面积46.4万余亩。

  逐梦青山绿水,仁怀市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休闲体验农业、认购订单农业,逐渐形成一种保护带动发展、发展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

  “我们称为‘龙洞水’,这样的山泉水井有10余口。”银水村监委会主任涂显候指着一个“咕噜咕噜”冒泉水的泉眼告诉笔者,多年来,这些泉眼从未断流,汇聚成几米宽的溪流,潺潺流经银水村,汇入赤水河的支流五岔河。

  毗邻茅台机场的银水村,自2014年起,立足自身水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以“水”为魂,规划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避暑养生、生态文明、创意农业”等为一体的“金山银水”景区。

  “我们的生态大米可以卖到18元一斤。”在仁怀福来稻米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副总经理李静告诉笔者,有了“生态”这一卖点,银水村的大米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很多,其他生态农产品也逐步受到市场认可。

  “以前这些都是‘冬水田’,一年只能种一季稻。”涂显候回忆,通过对土地进行集中整治,疏通沟渠,一田一季变为水稻油菜轮作。2018年,引进仁怀福来稻米业有限公司主导生产经营,致力于产出“原来的味‘稻’,无添加的油”,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相得益彰,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该村已发展高品质水稻2000余亩,平均亩产优质大米800斤,收入达5400余元,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量近10万人次,全村人均支配收入达15000元左右,让青山绿水成为了真正的“金山银水”。

  在仁怀市,像“金山银水”这样的农旅一体化景区还有坛厂八卦园、草木年华等7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村落26个。该市还建成楠竹林、鹿鸣等综合性公园6个,苍海、水仙寺、钟鼓山等山体公园8个,五马河、李村河湿地公园2个,实现高速公路沿线、赤水河旅游公路沿线森林景观全覆盖。

  “我们保护生态,生态反过来会回馈我们。”两年来,李静越来越认识到,依托好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才会越来越高。

  “我们村里有大大小小20余口鱼塘,完全是喝泉水长大的鱼,下一步,我们要把鱼塘经营管理好,发展休闲垂钓和销售生态鱼。”涂显候说着村里的产业计划。“我们有千余亩油菜花,今年就有20余批次人在村里养了500多桶蜜蜂,一桶最少也能产20斤,市场最低价100元一斤算,一桶也能卖2000元,还计划逐步壮大养蜂业;这里夏天很凉快,还可以发展避暑康养旅游。”

  “源头是银水,生态变黄金,流域千般绿,造福惠万民……”立在银水生态广场旁的五岔河生态保护碑,是银水村也是仁怀市守护这方山水,推进绿色发展的写照。

  (徐春燕)


(责任编辑:朱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今年全市花椒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
下一篇:美术作品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