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婧耘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党政统筹、部门负责、社会配合、公众参与”的老龄工作格局不断建立完善,各级各部门坚持推进各项涉老惠老政策落地落实,全市老龄事业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2020年、2021年遵义市连续获得贵州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评价第一名;2021年被省民政厅推荐为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2022年被评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地区,并成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重点支持城市之一……
为更好适应老龄化进程,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县城为依托、乡镇为网格,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为总思路,不断提升老龄工作在服务大局中的地位,着力创建遵义养老服务品牌。
养老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养老保险不断完善,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1%。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已建成敬老院215所、社会福利院5所、老年公寓5个、日间照料中心94个、农村互助幸福院608个,养老床位总数达38246张,基本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健康服务保障不断提升。通过实施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建立了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全市14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医养结合试点持续推进,全市共创建省级医养结合试点机构13家、基层医养结合服务试点机构15家、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试点社区7个、安宁疗护试点中心6个,申报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2个,已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企业31家。
养老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截至2021年,全市共建设医疗康养产业项目228个,总投资达到1157.77亿元。桐梓县兴茂康养旅游度假区、赤水市旺隆镇石斛康养小镇被授予省级健康养老小镇;赤水丹霞溪谷河谷康养示范基地、遵义益养苑康养中心被授予省级养老产业集聚区;桐梓县被授予省级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县。
我市还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公办民营等方式,在人口密集、养老服务需求量大的中心城区,重点打造了爱心彩虹养老院、遵义市老年养护楼等数家优势足、质量高、服务好的中高端养老服务机构,作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带动引领教育、示范基地。各县(市)城区则有序建设了1所以上功能完备的县级综合性养老机构,对失能特困人员进行统一专业照护,向老年人提供寄养代养、日间托养、家庭护理、配送餐等服务。乡镇则将分散、闲置公办养老机构整合为功能完备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将就近几个乡镇按照服务需求合理整合为一个服务网格。眼下,以各县城区的综合性养老机构为链条,将中心城区和乡镇有效链接成一个完整系统。
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在全省率先建设完成全市养老服务中心,并将在2022年底前,利用福彩公益金完成县级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市、县两级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网格。实现以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引进养老服务企业、机构进驻,搭建信息互通的服务系统,供需对接,让居家老年人通过“线上点单”,即可享受上门服务。
为积极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普惠性、高质量、多元化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我市将今年作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年”,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发展康养产业,持续打造“康养遵义”品牌,多层次、全方位强化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满足失能、残疾、无人照顾等情况的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同时,我市还将持续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培育,提升机构管理水平,加强养老机构消防、食品等安全管理,牢牢守住养老机构安全底线,并在全社会开展防养老诈骗宣传,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打击涉及养老领域非法集资、诈骗等刑事犯罪行为,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努力让全市老年人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生活,全力推动我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久久为功,积极探索新路子,高水平做好老龄工作。随着我市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遵义“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日益浓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市两人榜上有名
下一篇:红粱“笑”弯腰 黔北“粱”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