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2011年,一曲群众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在黔北山区唱响,并走红网络。
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村民组是《十谢共产党》的“发源地”。如今的田家沟,山上茶园与森林镶嵌,山下竹园与湖水辉映,黔北民居与自然景色交融,美不胜收。村民说,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田家沟的村容村貌,就像《十谢共产党》中唱到的“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砖瓦新楼房”。
《十谢共产党》,涵盖了从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作主到今天十个方面的巨大变化。每一谢,都是群众的心声。
“遵义是一片红色热土,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是创作红色歌曲的重要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用美好、时尚的音乐语言赞美遵义、宣传遵义。”遵义市音乐家协会原主席周明仁介绍,近年来,遵义的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红色歌曲,其中不乏有质量、有高度、有影响的音乐作品。
“好的红色歌曲就是精神食粮,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遵义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张艺也有着相同看法。从1983年起,张艺便开始进行红色歌曲创作,并担任我市多个红色合唱团的艺术指导。在他看来,红色老歌之所以好听,正是因为接地气,能反映那个年代人民的心声、人民音乐家的心声。因此,新时代的红色歌曲创作者,不仅要有自己的作品风格,还要有力量、有内涵、有情感。
作曲家用乐符表达情感,作词家则用文字书写内心。
“在新时代创作红歌,歌词一定要有新立意、新角度和新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群众产生共鸣。”近年来,遵义市音协副主席梁爱科依托遵义红色文化,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其中,以遵义会议会址旁的老槐树为视角创作的儿歌《老槐树》,讲述了老槐树从小树不断成长,见证伟大转折、走过百年风雨、拥抱强大祖国,用童声传唱遵义会议精神,旋律优美,充满童真。他说,在传承中,大人更多承担“传”的责任,“承”则在于青少年,因此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我们要创作更多积极健康,饱含革命理想,体现初心使命,使人获得精神力量的歌词,让青少年耳濡目染,在美的熏陶中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在赓续红色血脉中生生不息。
在遵义市演艺集团,《伟大转折》剧情研讨会正在火热进行。会上,《伟大转折》总编剧、总导演张鹏健表示,红色题材要体现当代审美高度,创作要紧扣时代脉搏,在尊重历史前提下融入新的元素,敢于在形式上、音乐上进行探索和突破,真正让剧情好看、好听、精彩、震撼。
2017年,《伟大转折》在第二届多彩贵州艺术节上首演,通过话剧、杂技、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生动还原了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历史场景。截至目前,《伟大转折》演出700余场次,观众达20万人次。汇川区居民刘北京多次观看该剧目,他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每一次重温这段历史,内心都被深深触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走进剧院,了解这段历史,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舞台上,青年演员充满朝气的表演,让观众看到红色基因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了较好传承。陶永晶从群演跳起,如今已是《伟大转折》的主要演员之一。她说,作为遵义本地人,能参演该剧并担任主演,感到十分骄傲。她认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历史的不断学习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遵义市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尚坚表示,遵义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伟大转折》是红色文化的生动载体,积极发挥着文艺引领时代进步的作用。接下来,集团将不断丰富文化市场内容产品,为宣传遵义红色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红歌嘹亮,旗帜飘扬,红色文化在黔北大地的血脉中不断沉淀,在众多文艺作品鼓舞下,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正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从传唱到传承,红色的歌谣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记者 赵婧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省女职工法律知识竞赛总决赛在我市举行
下一篇:我市“九心”文旅产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