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回升,汇川区山盆镇新华村的大棚里迎来了新景象:经过70余天的试种和精心管理,该村栽培的羊肚菌萌发出幼菇,长势喜人。不久,这批幼菇将成为商品菇流向市民的餐桌。
村民华江是新华村种植、养护羊肚菌的“主力队员”,每天一大早,他都会到羊肚菌种植大棚查看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度,确保羊肚菌在适宜环境下生长。
幼菇破土,面对这一从未接触过的菌种,华江在欣喜之余丝毫不敢怠慢,特地邀请汇川区科技局派驻新华村的帮扶干部和市农科院专家,为接下来的培育做指导。
“刚开始我们种植的是香菇,但效果不尽人意。”华江介绍,新华村在刚开始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时,为稳妥起见,选择了市面上最常见的香菇和平菇种植。然而,新华村海拔低、温度高,香菇这种常见菌种在此有些“水土不服”。同时,这两种菌类的市场需求都已接近饱和,收购价并不高,除去来回市区的运费更是所剩无几。
于是,汇川区科技局帮扶干部主动与省、市各科研院所专家对接,经过数次研讨,将目光投向了羊肚菌这种经济效益较高的菌种。
遵义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瑾从试种开始便是新华村羊肚菌大棚的常客,她对新华村的土壤、气候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新华村土质比较好,沙壤比较疏松,另外冬季很少有零下低温,平均温度相对于遵义市区也要高几度,这样的环境很适合羊肚菌越冬生长。”王瑾告诉记者,从目前这批羊肚菌整体长势来看,预估亩产可达500斤以上。
据了解,山盆镇新华村发展具有“新华特色”的农业产业,得益于乡村振兴“双千帮带”工作的深入推进。
在该项工作中,汇川区科技局成为山盆镇新华村对点帮扶单位。为贯彻落实“双千帮带”助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项目科学种植,2020年以来,该局选派正科级干部唐龙到新华村开展蹲点帮扶工作,通过发挥科技优势,为实现羊肚菌高效栽培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唐龙到新华村蹲点帮扶已近一年,对于村内发展羊肚菌种植,可谓倾尽心血。当前幼菇破土,唐龙又对菌菇温度、通风和光照把控进行了技术指导。
“只要管理得好,这些幼菇有望在春节前长成成品菇走向市民的餐桌哩!”唐龙言语中透露出对这一特色产业的希冀。
来源:聚焦汇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遵义腊味香飘入沪
下一篇:“五个之最”解码遵义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