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城 (图片由桐梓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官仓农业产业园区 (王印 摄)
黄莲乡新黄二级路 (王印 摄)
黔北花海 (娄伦权 摄)
遵义双盛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娄伦权 摄)
桐梓县蟠龙扶贫易地安置小区 (胡志刚 摄)
过去,9个贫困乡镇、121个贫困村,村村守着绿水青山欠温饱。现在,户户致富门路各有特色,人人笑靥如花、满面春风。
5年间,桐梓县乘风破浪、踔厉奋发,贫困发生率从10.6%降为0,百余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山地特色产业规模空前,传统产业发新枝,新兴产业崭露头角……“十三五”期间,一项项惠民生、增福祉的政策举措落地生根,一批批特色产业在桐梓大地拔节成长,产业兴了,山村活了,村民富了。
农村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出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这曾是桐梓黄莲人的生活写照。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让夹在大山沟里的黄莲乡成为了省级一类贫困乡镇,全乡12个村都是贫困村。
早在20多年前,道竹村村民孙文才就尝试过种烤烟,因为路不通,所有农资都要肩挑马驮,种出来不容易,卖出去更难,早上5点出门卖烟叶,晚上8点才能回家,孙文才只好放弃种烟,和老乡们一起外出务工。
行路难,不只让村民叫苦不迭,连来工作的干部初次进黄莲也深感通路是个硬骨头。2016年,杨升俊调任到黄莲乡担任政法委书记,回忆当时前来报到的情景,他直言道:“从县城到乡政府,70公里路程,我坐了3个半小时的车。”
后来,随着桐梓县农村公路“村村通”“组组通”等工程的实施,黄莲乡在3年内就建成145公里硬化路,不仅连接县城,通村路、串户路也实现了硬化。乡里顺势发展起了方竹、天麻、食用菌、肉牛等特色产业。
看到老家的路变得四通八达和政府优厚的扶持创业政策,孙文才不再外出务工,在村里种了2800亩方竹。“特别是采笋便道修好后,车子能直接开到地里,不但方便运农资,采下的方竹笋也不愁卖。”孙文才说,后年进入盛产期后,亩产值1800元不成问题。
“十三五”以来,桐梓克难攻坚破瓶颈,路网密度为“十二五”期末的2.2倍,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率均达100%,乡乡等级路、村村通公路、组组硬化路变成现实。
农业产业下足真功夫
在位于桐梓县北部的羊磴镇,肉牛产业正在成为该镇主导养殖产业之一。近年来,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镇,通过“党支部+大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曾经“望天收”的农民,如今发起了“牛财”。
走进羊磴镇羊岩村的养牛基地,没听到牛叫声传入耳畔,却先听到的是养牛大户毛开梅热情豪爽的讲课声,“看这就是可以给牛打针的地方……打针的位置不要打太高了,也不要打到耳根子后面……”正在牛舍里忙碌的她,架起手机支架,点开抖音APP,扯着大嗓门,直播卖牛和传授养牛技术。去年,毛开梅通过抖音等媒介,线上和线下销售,毛利润达到100余万元。
发展产业,关键是找准路子。“十三五”期间,桐梓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加速农业产业突破。“11122”主导产业规模空前,方竹突破100万亩,成为全国方竹面积最大的县,喜摘“中国大娄山方竹之乡”名片。打造年产1500万棒灰树花食用菌基地,成为全国工厂化生产规模最大的县。年出栏百万头生猪、肉牛、肉羊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肉类总产量稳步提升。
粮食、烤烟等产业稳定发展,有机高粱、花椒、果蔬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县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认证绿色有机产品24个、地理标志产品6个。农业总产值302亿元,年均增长10.2%。
旅游业提升品质添动力
“土”了半辈子的农民付甫英突然变得洋气了。吃过晚饭,她穿着黑皮鞋、身着深褐色的大衣,漫步在黔北花海小道上,这位刚刚接待完游客的女老板心情不错,轻抚了一下花草,口中还哼起小曲。
“过去,我起早贪黑地种地卖菜,只够维持生计。现在,家门口开个农家乐就有钱赚,赚的钱也比以前多了两三倍。生活不愁了,就愁没时间出去旅游。”付甫英说,村子变景区,农舍变民宿,村民走上致富路。
从努力维持生计到尽情享受生活,付甫英生活的变化离不开桐梓乡村旅游的发展。“十三五”期间,为打好第三产业升级战,桐梓将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升级的引擎,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进全域旅游。一方面,通过政策推动,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奖励工程,对评定为星级乡村旅馆,给予适当奖励政策;另一方面,建旅游干线公路、乡村公路,不断完善“快进慢游”立体旅游交通体系,着力将“凉资源”变“热产业”。
依托资源禀赋,从自身资源优势上“长”出来的产业,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发展的竞争力。如今,色彩斑斓、繁花万亩的黔北花海,奇异秀美的月亮河,“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的小西湖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在桐梓,这样的美景不仅让重庆游客驻足,还促进了当地农民脱贫增收。
谈到家乡的变化,53岁村民罗运发这样描述道:“早些年过的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现在过的是‘绿色’的甜日子。”
工业逆势突围开新局
这段时间,电气系统生产商、遵义双盛电气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12条流水线、17台全自动开线压接机火力全开。
“目前,正在赶制一批重庆五菱和东风小康的机械线束订单。”车间主管张元海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公司在桐梓县政府的帮扶下,围绕重庆、贵阳的整机厂业务,生产汽车和工程机械线束,去年年产值达1.3亿元。
疫情影响,政策弥补,用工受阻,政府牵头招工,产品提档升级,政府税收奖补,企业逆势发展的背后,是优厚的营商环境。
“十三五”期间,桐梓主动“拥抱”重庆,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按照“重庆所需,桐梓所能”的发展定位,围绕重庆工业建设产业配套基地、建材供应基地和能源补给基地,切实将桐梓打造成“投资洼地、服务高地”。
政策支持环环相扣,工业发展逆势突围,打开成绩单,捷报频传:煤电化循环实现良性互动,兼并重组保留煤矿30处,煤炭产量突破800万吨。源锦水泥厂、新景程30万立方加气混凝土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遵钛集团异地技改、朝日科技等新型材料项目有序推进,联基科技、双盛电器等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守望领域、华旭科技等大数据产业日益壮大,康利、爱康酵素等绿色食品工业加速崛起。“十三五”以来,桐梓实现工业总产值372亿元。
民生底色愈发亮丽
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娄方书从前不敢想的。
家住蟠龙社区的居民娄方书患有慢特病,每月光吃药就要花费不少钱,不过他却一点也不担忧。“现在的政策好,社区给我配有家庭医生,面对面指导我用药,关键是生病住院基本不花钱。”娄方书说,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政策的红利,如今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房,不仅养老有补贴,而且娃娃上学有保障,这日子圆满了。
“十三五”期间,桐梓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一方面,优质均衡教育发展,提升医疗水平。另一方面,兜底线,增强社会保障水平。截至2020年底,该县在教育方面,实施教育项目199个,新增学位1.3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超过90%。
在医疗方面,县医院综合楼、传染病区、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精神康复医院以及官仓、狮溪等5所乡镇卫生院建成投用,新(改、扩)建村级卫生室83所,病床数达3198张。
在社会保障方面,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保障等困难群众生活保障金10.5亿元。社保参保人数42万人。升级改造乡镇敬老院12个,建成农村幸福院24所。殡葬改革稳步推进,集中安葬率、集中火化率均达100%。 (记者 金枭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茅台集团全面从严治党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新春走基层】芙蓉江畔白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