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遵义新闻 > 正文

一份来自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绿色发展实践报告——

守住青山 守住好日子

2021年11月17日   来源:遵义网    

  “这批五倍子是要发往贵阳的。今年,我们合作社100多亩盐肤木结出五倍子近10吨,已全部采收完毕。同时,我们还发动社员到周边地区收购农户手中的五倍子,今年,全村已采集、收购近50吨晒干的五倍子,产值在100万元以上。”遵义市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村支书王国权满心欢喜地说,目前,合作社将与贵阳单宁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收购协议,不愁销路。

  立冬过后,在绥阳县宽阔镇红河村红晟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储藏仓库内,王国权正带领10余名社员将采收的五倍子打包、装车。

  王国权说:“现在,我们通过大力种植盐肤木,不仅实现五倍子丰收,而且林下种烟、林下养蜂的收入也不错,还为旅游产业锦上添花,村里终于有了当家的致富产业路了!”

  红河村位于宽阔镇东部,是地处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实验发展区,全村15个村民组3662人,占地39平方公里。

  住在青山,养在深闺,怎样在保护好绿色生态的基础上,换来金山银山?红河村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的实践之路。

  2013年,在王国权带领下,红河村曾尝试种植花椒,发展玛瑙红樱桃、无花果果树和乌骨鸡等种养业,但因缺乏技术和气候不适等多种原因,均未成功。

  “如何带动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实验区地带群众增收致富,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事情。”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杨昌乾说,绥阳县位于大娄山脉中段,是全省保护区最多的县,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境内,共有23600余人在此生活,如何兼顾生态与发展,是保护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这里除了美景,还有大自然的馈赠。大娄山是贵州五倍子重要产地,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盐肤木是常见的速生树种,全县资源面积近10万亩。

  “五倍子是个一举多得的绿色生态产业,盐肤木是速生树种,非常有利于生态修复。一棵盐肤木上,不仅能结出五倍子,其花朵还是丰富的蜜源,可以用来养殖中蜂,林下还能轮作中药材和蔬菜等。”杨昌乾说,此外,五倍子还是一味重要的“工业味精”,在日化、化工、医药等领域加工生产工艺运用广泛,延伸利用空间大,附加值高。

  2016年,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的帮扶下,红河村结合当地丰富的盐肤木蜜源,开始发展林下中蜂养殖。

  2018年,依托省林业局、省林科院、保护区管理局、县林业局等专家团队科技支撑和项目扶持,红河村建立集藓床培育、种虫繁育、苗木种植于一体的试点基地,并在相关部门扶持下,攻克了藓床、种虫、育苗等核心技术,成功培育出人工种植五倍子。

  截至目前,红河村种植五倍子2200亩,中蜂养殖600余箱,林下套种黄精、天麻等中药材60余亩;林下烤烟、辣椒等300余亩;培育五倍子苗木5亩,“五倍子种虫”繁育基地2000平方米。

  “今年全村林下中蜂采蜜34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在300元左右,由于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产品供不应求。”王国权说,2012年以前,由于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如今,随着产业兴旺,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2800多元,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从零到100余万元的巨大飞跃。

  红河村的“生态经济账”远不止于此。

  为了充分利用村里良好的自然景观和冷凉生态气候优势,该村还种植了100余亩莲藕,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建民宿,打造避暑经济,逐步形成了“中蜂上山、莲藕下田、五倍致富、民宿兴村”的产业布局。

  3年前,年轻小伙赵恒带着江西媳妇回到红河村,通过改建老宅、猪圈和烤烟房,打造全村最大的民宿,可同时接待近百名游客。

  “我们每年要接待游客上千人次,为提高农家乐服务质量,政府还定期为我们提供酒店管理与服务培训,补足了我们的发展短板。”赵恒说,全村共发展民宿21家,每家营收在10万元左右。

  在红河村“盐肤木花养蜂采蜜、复叶结倍、林下培育中药材”林下经济发展创新模式的带动下,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周边6个乡(镇)12个村寨纷纷加入“五倍子+”产业发展,实现人工种植盐肤木3000余亩,抚育改造野生盐肤木1万多亩,中蜂养殖324户,年产盐肤木花蜜1.325万公斤,户均增收1万余元。

  (据《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刘智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