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芳和她的剪纸作品。
“你把这个纸对折起来,就很好剪了。”“对,剪得很好。”近日,在汇川区上海路街道乌江恬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今年87岁高龄的高桂芳耐心地教授小朋友们剪纸技艺。
高桂芳是辽宁盖州人,1966年来到遵义,1987年退休后开始从事民间艺术工作,先后担任遵义市老年大学民间工艺美术教师、遵义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客座教师、原遵义医学院老年大学民间工艺教师。2016年,高桂芳创办汇川区“巧手工程”乌江恬苑培训班,开办成人班和幼儿班,教授剪纸技艺,被贵州省妇联评为“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脱贫基地”。2020年10月,汇川区委组织部、汇川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牌成立汇川区“名匠”工作室,高桂芳成为工作室的领衔人。
潜心创作 作品类型丰富
因为小时候受到母亲的影响,高桂芳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家,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各式各样的窗花传递了美好的祝愿,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那时我学剪纸,家里没有充足的红纸,就用梧桐树叶来剪一些花、蝴蝶图案。”回忆起小时候与剪纸结缘,高桂芳满脸的笑容。
工作以后,因为繁忙,高桂芳没有过多的时间花在剪纸上,但与剪纸的缘分并没有因此中断。退休后,上了老年大学的高桂芳再次拿起剪刀,凭借小时候打下的剪纸技艺基础,创作出不少精美的作品。她先后被遵义市老年大学、红花岗区老年大学聘请,开办剪纸班,一教就是26年。
后来,由于年事已高,高桂芳辞去了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在社区的帮助下,创办了汇川区“巧手工程”乌江恬苑培训班,免费教授手工艺品制作。她带的学生最小的4岁,最大的和她同岁。
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高桂芳依旧精神矍铄,坐在工作室的长桌前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创作剪纸作品。“今年是虎年,我早早地就开始构思各种形态的‘虎’,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我会把这些作品赠送给亲朋好友和社区,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高桂芳说。
除了剪纸,高桂芳自创的布贴画风格独特、色彩斑斓,代表作有“梅兰竹菊”“飞天茅台”“十二生肖”等。其中,56个民族布贴画被遵义市博物馆收藏。
高桂芳的布艺、编织等手工艺作品还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06年,参加多彩贵州“两赛一会”获遵义市三等奖;2010年,参加多彩贵州“两赛一会”获贵州省优秀作品奖和遵义市“民族风格”奖……
初心不改 传承剪纸技艺
在高桂芳的工作室里,墙上张贴着不少剪纸作品。这些作品做工精细,构思巧妙,特别是以全国56个民族妇女形象创作的剪纸作品,人物形象刻画细腻,栩栩如生。工作室的桌子上摆放着她为虎年所创作的剪纸作品,有“年年有余”“五福临门”“五虎送福”等。
“剪纸艺术的表达方式比较夸张,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与画应和,代表着不同的寓意。”高桂芳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展示剪纸技艺。只见她右手执剪,左手拿纸,来回修剪转换间,一个生动活泼的“小老虎”就呈现出来。
“我跟着高老师学习剪纸已经有5年时间了,不光学会了制作手工艺品,更重要的是从高老师身上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高桂芳的学生刘咏梅告诉记者,在高老师的推荐下,现在自己在汇川区老年大学教授剪纸技艺。
除了教授剪纸艺术之外,高桂芳还利用闲暇时间将创作的手工技术编辑成教材,并专门编写了幼儿手工制作教材。
在高桂芳所教授的剪纸少儿班级里,小朋友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剪纸能让孩子们提升动手动脑的能力,能为构图思维和设计理念打下一定的基础。”高桂芳说,她会尽量培养更多的学生,让他们能够传承剪纸文化。
(记者 向婧 实习生 周顕霞/文 吴凡/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问候遵义》《祝福遵义》正式推出
下一篇:我市24家企业入选第五批“贵州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