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花团锦簇,农业产业发展兴旺……近年来,桐梓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在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上下功夫,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我县坚持‘自下而上群众参与’的理念,持续深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水、电、路、讯等方面的工作。”桐梓县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县围绕集成示范试点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人居环境等项目有序推进,共计规划项目40个,已开工20个,完工13个。
生态宜居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晨曦初露,大河镇七二社区湾头组的深溪坪边,护林员陈民全开始了每天的巡查工作。
看着眼前的高山密林,59岁的陈明全感叹道:“20年前栽种的小树苗,如今长成了茂密的森林,七二社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5%。”
林子密了,生态好了,苍翠的群山成为了村民的“幸福靠山”。“生态乡村、凉爽乡村”成为七二社区的代名词,不少重庆游客慕名而来,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为提档升级,2022年9月,七二社区湾头组被确定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按照“人居环境硬件建设+特色文化软件配套+乡村旅游产业支撑”的工作要求,湾头组正进行一场里外“装修”。
据介绍,2022年,湾头组1.7公里的通组公路,由原来的3米宽水泥公路升级为4.5米宽沥青路,改造人行步道2.9公里,修建道路防护栏1.5公里,新建了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水源保护工程等。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配设固定垃圾投放点10处、垃圾桶80个,修建了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对农家庭院及道路两侧进行了美化。公共服务方面,对原有广场进行维护建设、原有公厕提档升级,公路沿线安装路灯50盏。
村民陈清勇告诉记者:“家的房前屋后种了花花草草,出门就是整洁的道路、宽阔的广场,步行至七二观景台,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红瓦黄墙民居,家乡夜景更是美不胜收。”
康养旅游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桐梓县另一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官仓镇朱天村洞子组,只见一片片油菜花正竞相绽放。沿洞子河一路前行,小青瓦、白粉墙的黔北民居散落山间,仙人山渐渐映入眼帘……
“美丽的朱天,银河从天落,田野荡绿波……”洞子河畔,农家乐老板李光波正轻轻哼唱游客写的歌曲。李光波说:“去年参加村里举行的乡村旅游节,这首歌就唱进了自己心里。”
2016年7月,李光波对房屋进行改造,建成了有20个房间、40张床位的农家乐。李光波说,每年夏天农家乐都住满了游客,去年收入6万余元。
从2013年起,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朱天村打造起“春有百花、夏有硕果、秋有稻香、冬有白雪”的乡村旅游产业。目前,朱天村共有乡村旅馆37家,从事乡村旅游村民达100余人。
朱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德勇说:“为了留住游客,朱天村洞子组以建设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契机,把仙人山打造为景区,修建了7.37公里的步道,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人居环境改造等,让群众的收入从单季变为全年增收。”
据统计,2022年,朱天村吸引了来自重庆、四川、广西等地的游客3000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逾300余万元。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乡村旅馆大比舞”“休闲垂钓”“采摘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为了拓宽增收渠道,村民们还发展了水果、方竹、蔬菜等产业。48岁的村民王永辉瞄准商机,2018年底承包了280亩果园种植黄桃、李子,2022年仅卖黄桃就收入14万元。
产业兴旺
让乡村生活更富裕
“去年,我依靠种植古树茶和野生天麻,获得1.5万元的收入。”尧龙山镇凤凰村村民曾军舰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2019年,凤凰村党支部引进了同城有你文化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组织方式,大力发展古树茶产业。目前,该村种植了1200多棵古树茶。
同时,该村还新栽种了6000亩方竹,加上原生的方竹4000亩,目前该村有10000亩方竹林。
走在桐梓乡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文明乡风培育热闹非凡。
“讲文明,树新风,新风美无形。自觉行,好品行,身边点滴小事情。”在尧龙山镇尧龙社区广场,志愿者张丽正在开展树新风宣讲活动。
在抓文创树新风、推进文化振兴上,该县也持续发力。据了解,该县充分发挥好党员活动室、村级公共文化广场、村级图书室等载体的作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记者 陆邱珊 金枭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官仓镇 发展酿酒专用小麦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篇:路通百业兴 乡村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