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习水县桃林镇天隆村脆红李基地,成片的李子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树枝上挂着一颗颗青色的小果子,长势喜人。数名群众正忙着对脆红李进行修枝、施肥、锄草,进一步提升果园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脆红李产量和品质提升。
2018年,桃林镇在各级帮扶单位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利用200万元资金在天隆村建设苗圃基地,修建大棚2个,种植脆红李400余亩,育苗100亩。该村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引导农户种植,由合作社统一购苗、施肥、管理和技术培训。
“我们按照‘抓好党建促经济,立足村情谋发展’的思路,凝心聚力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路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天隆村党支部书记陆安坤说。
“不用外出也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家里。”在基地务工的天隆村村民董德群说,修枝、施肥、疏果、采收,一年四季都能在基地务工。
“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就得先有业,要把乡村资源变成特色产业。”桃林镇党委书记陆远泽说。当前,该镇正围绕“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持续带动村民共同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龙凤村有腊肉加工厂,红旗社区有蔬菜基地,兴隆村有黔北麻羊加工厂,沙溪村有豌豆粉丝加工厂,天隆村不仅有连片的脆红李基地,还有凉爽的气候和旖旎的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避暑纳凉。
近年来,天隆村依托资源优势,对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打造特色蒙古包,划分露天KTV区、户外烧烤区、柴火鸡炒制区等功能区域,不断丰富乡村文旅新业态。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民房变民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小吃变美食’,村子美了,环境好了,游客来了住得也舒心,群众的钱袋子也鼓了。”陆远泽说,习水县桃林至大水二级公路G352改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随着交通设施的持续完善,桃林镇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杨柳)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