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频道 > 凤冈县 > 推荐新闻 > 正文

凤冈:大凤腾飞任翱翔

2022年10月22日   来源:遵义网    

3.jpg

何坝街道水河村新山组村民用收割机收割水稻

4.jpg

凤冈经开区遵义星丝路蚕茧加工一角

5.jpg

茶农喜采春茶

2.jpg

仙人岭公司茶叶加工生产线一角

1.jpg

凤冈县城新貌(李波 摄)

  这是一座底蕴深厚、钟灵毓秀的文旅之城;这是一座生态优美、安居乐业的宜居之城;这是一座康养宜居、产业兴旺的活力之城。在这片大凤展翅的神奇沃土上,变化日新月异,奇迹不断创造……

  近年来,凤冈县抢抓历史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做文章,以奔跑的姿态加速前行,交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2022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7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4.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50亿元。粮食种植面积63万亩,预计总产量20.59万吨,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文旅深度融合,旅游产业化稳步向好。2022年全县共谋划编制项目129个,总投资100.6亿元,1至8月完成投资38.96亿元,工业实力不断增强。

  新型工业化稳步扩容

  一个地上地下资源都相对匮乏的山区农业县,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凤冈县工业不断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引领,筑巢引凤。凤冈县坚持高起点规划,以优等园区创建为抓手,重点围绕园区特色发展,营造园区浓厚的创业氛围。凤冈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分为南北两个片区,规划面积13.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0.09平方公里。凤冈经济开发区定位为:贵州省重要的锌硒茶叶加工基地、遵义东部片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以特色食品加工、新型环保建材、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走进凤冈县工业园区,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厂房矗立园区之中,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片忙碌。制衣厂、制鞋厂、蚕丝厂、水暖卫浴、精米加工、木材加工等企业的牌子格外醒目。

  凤冈县是遵义市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全县桑园面积5.03万亩。来到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缫丝工厂内,机器轰鸣,转轮飞旋,煮茧抽丝、编丝复摇,一派繁忙景象。据悉,该公司是2020年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涉及桑蚕种植养殖基地、茧丝绸深加工项目等。现已建成的6条缫丝生产线、9条蚕丝被生产线全面投产。今年收购鲜茧300吨,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解决劳动就业200多人。

  近年来,凤冈县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全县轻纺企业超过50家,3000多人从事轻纺产业,2021年综合产值达4亿元。各企业在“链”上发力,跑出轻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产品远销国内外。

  随着水暖卫浴企业一一成功签约,贵州文家洁具有限公司、贵州诺莎卫浴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正式入驻凤冈县工业园区。据悉,该园区里的10家企业强强联盟总投资5亿元,共同打造集产、供、销、研、展为一体的水暖卫浴产业链,把园区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全、最好、最美的水暖卫浴博览城。

  随着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凤冈县获证食品生产企业118家,2021年全县绿色食品工业产值达18.2亿元。全县有个体工商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20余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民营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推动凤冈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新型城镇化稳步提质

  谈及凤冈县城的发展变化,退役军人王美景说:“我2000年7月退役到地方,那时候县城体量很小。现在感觉凤冈县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在发展变化,22年时间,县城变大了,街道变宽了,行道树绿了,城市美了,很宜居。”这是凤冈县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紧扣“五个大提升”发展要求,奋力打造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结果。

  城镇品质更加优化。凤冈县实施三大行动,推进城镇四改,有序推进8个城镇老旧小区等改造项目,完成5条背街小巷及配套设施升级改造,改善提升县乡道路153公里,打通“断头路”“瓶颈路”2条,完成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3480个。

  城镇治理更加高效。凤冈县建成45个智慧安防小区,城市社区网格员配备率达100%,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城镇化率达49.46%,县城入住人口近10万人。

  “以前,垃圾到处丢,有的还焚烧,太污染环境了,现在有了垃圾房,卫生又环保。”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代家湾村民组70岁的农民党员陈永贵感慨地说。如今,全县923个村民组实现垃圾房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城镇更加文明和谐。全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全面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达74.3%,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达98.2%。持续加强城市生活环境打造,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2%。

  城市美了,环卫工人乐了。环卫工人吴桂钰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大街小巷坑坑洼洼,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打扫卫生很费力。现在好了,城区大小道路四通八达、干净整洁,打扫起来方便多了。”

  农业现代化稳步增效

  走进凤冈县何坝街道水河村天井组,在一片片金黄的有机稻田里,唐龙辉正开着收割机收割稻谷。今年54岁的唐龙辉说:“眼前的这片有机水稻有100亩,都是我一个人种出来的,要是没有机械化,20个人也种不出来。”

  粮食安全更加稳固。凤冈县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粮食生产面积64.6万亩,盘活撂荒地1004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85万亩,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项目1.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万亩。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抓好以茶、牛、桑为主导的农业“3+N”,全县茶园总面积5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达287家,茶叶综合产值达100亿元,20余万茶农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凤冈锌硒茶成功纳入首批中欧互认100个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29.35亿元。凤冈县先后荣获“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等殊荣。目前,全县17家茶叶企业累计开设锌硒茶专卖店285间,设立产品专卖销售专柜2878个,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60多个,引进电商平台2个,新增出口企业2家。凤冈茶叶出口连续两年领跑全省,占贵州茶出口的半壁江山。

  肉牛产业持续壮大。凤冈县是全省肉牛产业重点县,全省“六方合作”金融创新模式首个试点县。建成年屠宰5万头的“黔牛出山”肉牛屠宰加工场、年交易量10万头的黔东北大牲畜交易中心,肉牛存栏16.3万头,综合产值20亿元。凤冈县养殖生产的高端雪花牛肉走进上海、珠海、昆明、贵阳等城市开设的体验餐厅,深受消费者好评。

  蚕桑产业势头强劲。随着中国纺织业龙头企业上海水星家纺公司入驻凤冈县,该县成功申报为全国首家蚕桑产业品牌培训基地,发展桑园5.03万亩。

  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凤冈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累计认定培育家庭农场4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8个,种养小区5个,龙头企业122家。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凤冈县全力打造“有机产业、良心凤冈”品牌,凤冈锌硒茶、凤冈红心柚、凤冈蜂蜜、琊川贡米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凤冈雪花牛、辣小凤等特色品牌旺销市场。

  凤冈县按照两个省级示范点、两个市级示范点、13个县级示范点的示范创建布局,坚持“改革引领、市场主导、农民主体”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引企入村、把资源变资产;引民入社,把农民变股民;引贤返乡,把洼地变高地;引货出山,把产品变商品的“四引四变”行动,统筹推进“三美共进”;进化镇临江村三新组、秀竹组两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创建初见成效。

  旅游产业化稳步向好

  初秋时节,走进凤冈县永安镇,只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各有特色的农家休闲庄园散落在公路边。

  永安镇围绕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冈茶海之心田坝景区做文章,引导景区沿线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茶庄等。随着游客的增多,该镇根据游客需求,引导群众发展菌菇、肉猪、肉鸽等产业。

  “我的庄园营业3年多了,生意相当不错,每年都有好几拨重庆客人前来避暑。这周边玩的吃的也有不少。”位于仙人岭脚下的玉葫茶飨客老板张凤群说,由于客流量增多,村民们的茶叶、菌类、土鸡蛋、蜂糖等特色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去。

  凤冈县坚持“康养、度假”特色定位和“康养天堂、锌硒凤冈”形象定位,以“三个转变”为抓手,奋力实施“四大行动”,推进全县旅游产业化发展实现双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见雏形。如今,全县共培育各类经营主体41家,年产值5.1亿元,每年带动1000余人实现就业,年人均可增收2万余元;全县有森林资源龙头企业7个、专业合作社22个、基地44个、国家级康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示范康养基地3个,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9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以上。

  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凤冈县全面推进“农旅”“康旅”“体旅”融合发展,共打造3A级以上景区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标准级旅游村寨20处,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成功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2年1至9月,凤冈县新增各类涉旅市场主体196家,强化改革推动业态升级,深化A级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成立锌硒康养旅游投资集团,适时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低效项目不断激活。凤冈县持续优化凤逸旅投公司改革,制定6个3A级以上景区“一区一划”提质增效方案。目前,已启动盘活玛瑙山营盘遗址、九堡十三湾观景房、茶心谷文化主题酒店等低效项目。随着玛瑙山营盘遗址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遵义分院正式挂牌茶海之心瑜伽小镇,让旅游产业发展更添新活力。

  (陈昌霖)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陈昌霖提供)


(责任编辑:刘智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莲藕丰收 村民增收
下一篇:小小食用菌撑起“致富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