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被三省人民誉为母亲河、生态河、美酒河、英雄河,千百年来养育了流域两岸儿女。近年来,在三省协同治理下,赤水河保护成果显著。
三省协同 共护“一河清水”
作为承载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河流,保护赤水河就是保发展。贵州最早开展赤水河保护立法,并推动跨省立法共同保护。早在2011年,贵州省率先颁布出台全国省级层面第一部针对流域保护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并2020年协同云南、四川两省开展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立法,于2021年5月颁布实施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决定+条例”。2022年,审议通过《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进一步为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提供立法保障。
此外,遵义市政协率先发起并承办了“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2016年赤水会议、2017年仁怀会议、2021年习水会议,与昭通、毕节和泸州建立了赤水河流域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协作机制,通过开展联合视察、召开联席会议、举办赤水河保护宣传周活动等,凝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共识,共商妥善解决共性问题、难点问题的应对之策。
目前,三省政协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跨区协作,形成了一年一会、一年一主题、一年一全国政协提案、一年一次宣传周活动的协作模式,持续为赤水河综合治理形成合力。
河道畅通 生物多样性提升
赤水河作为漂流性卵鱼类的重要产卵场,河道畅通尤为重要,小水电站整改成为重中之重。在2020年9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就对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赤水河流域开展现场督察,要求相关省(市)完成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清理整改,清理工作在赤水河流域全面展开。
在威信县双河乡凉风洞电站旧址岸边,若不经介绍,完全看不出这里曾经是电站大坝所在地。“我们在2020年6月完成电站建筑物拆除,2022年5月完成生态系统修复,并新建生态护岸、硬化路面、挡土墙等生态系统修复设施。通过小水电站拆除和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水域水生生物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威信县河长制办公室主任谢作川告诉记者。
位于威信县双河乡的苦猪河,是赤水河二级支流,河道治理一直是威信县工作重点。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威信分局副局长魏仁贵表示:“近年来,我们围绕苦猪河流域河道畅通和水质提升改善,河道治理重点在禁建、控种、拆违、治污、转产5个方面发力,点上拆水电、绿矿山、治两污,面上清环境控药肥、种林竹,2024年1-5月,倒流水、苦猪河断面水质监测均稳定保持在Ⅱ类。”
作为赤水河上游生态保护重要一环,威信县于2020年6月启动,在3个月的时间内全面完成8座小水电站拆除并于2021年12月25日启动生态修复,2022年5月全面完成整改工作。
赤水河(遵义段)小水电站清理也在按计划进行,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赤水河(遵义段)小水电站清理计划为187座,截至目前,已完成退出151座,生态整改17座,剩余的清理退出类11座和生态整改类8座将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清退整改。
随着小水电站的逐步拆除,赤水河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显著提升。“在赤水河流域3省4市16县的共同努力和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赤水河(遵义段)干流6个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流域鱼类种群从108种恢复至167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从29种恢复至49种,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冯春林告诉记者。
智能AI 让监管无死角
记者来到赤水河流域视频监控站,工作人员正在演示智能设备,随着监控摄像头拉近,清楚呈现了夜间抓拍到的非法捕鱼者信息。智能AI视频监控系统解决夜晚监控感知能力差问题,实现无差别犯罪监控打击。
据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中良介绍,该系统通过激光补光、AI行为感知,执法人员在指挥中心可以通过AI视频巡查,快速发现垂钓者违法行为的同时,及时指挥基层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置,基本上实现了河里无非法捕捞,岸上无违规渔货。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以来,赤水市为全面提升赤水河流域禁渔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渔政执法和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在2023年对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引进智能AI视频监控系统,共设置视频监控点位104个、雷达监控点位5个,系统建成后,极大节约日常监管的人力物力,有效减少了涉渔违法行为的发生。
全媒记者:马云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李睿在道真自治县调研
下一篇:李睿检查高考备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