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时政新闻 > 正文

挖掘红色资源 打造“红色思政大课堂”

2024年07月10日   来源:遵义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使命。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化课堂建设、挖掘红色资源、开展校馆合作,打造“红色思政大课堂”品牌,全力推动传承红色基因与落实立德树人有机结合。

  近日,《伟大转折》剧场迎来了遵义市第四中学的学生,这场生动的思政课,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红色历史,感悟红军精神。《伟大转折》剧场是我市147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之一,今年以来已经有1.8万余名大中小学生在这里接受红色思政教育。

  “这段历史运用科技手段以还原场景的方式展现,让我们身临其境进入事件、代入人物,感触更深、震撼心魄。”遵义市第四中学学生张旋说。

  这些年,我市许多中小学都将思政课堂搬到红色纪念地,通过校内基地遴选推荐、校外基地培训实践的校馆合作方式,全市共培育“小小红色宣讲员”1700余名。

  “2018年至今,我们学校培养了80多名优秀的‘小小红色宣讲员’。”遵义市文化小学德育处主任任小翠说。只要一有时间,遵义市文化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小红色宣讲员”漆铭臣就会来到遵义会议陈列馆,为全国各地的游客做义务讲解。漆铭臣说,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有责任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他会努力学习,把遵义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校馆合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教育延伸力、辐射力,统筹指导市内学校采取“1+1”或“1+N”模式和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伟大转折》剧场等147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合作,校馆之间互聘思政课教师100余名,“行走的思政课”辐射师生2万余人,11.67万人次的学生到红色纪念地开展红色研学,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政教学优势。

  如今,全市已形成梯次推进、系统衔接、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红色思政教材,创建了“长征课堂”“思泉讲习堂”“三线讲堂”“党员先锋讲堂”等学习平台和“彩虹文化”等育人机制,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的同时,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打造具有遵义特色的“红色思政大课堂”。

  遵义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刘林卫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深化遵义“红色思政大课堂”品牌创建,持续在“红色思政课”和“大思政课”上下功夫,打造大中小学红色思政大课、精品课。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为贵州省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贡献遵义力量。

记者 周国栋 张亚 聂勋 杨云飞

(责任编辑:袁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