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现场。 |
11月6日,第十六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举办。据了解,本次论坛主题为“深化‘一带一路’农业与食品合作 共创人类美好生活”,与会人员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放眼全球,科技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同时,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正深刻影响着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传统食品行业,白酒产业要如何回答传承和创新平衡这一时代之问?
在本次论坛的“科技赋能食品农产品产业创新发展”环节,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带来了茅台的答案:让传承的更传统、让创新的更现代。
“作为世界烈酒巨头之一,茅台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市场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行业人士认为,这一次,茅台站在“一带一路”备受全球瞩目的舞台上,用独属于东方的平衡哲学智慧,给全世界的食品行业融入科技浪潮提供了思考。
茅台的平衡哲学:
让传承的更传统、让创新的更现代
科技迅猛发展,传统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那么,作为传统酿造产业的“领头羊”,茅台是如何在科技创新与传承传统中寻找平衡?
“茅台作为一家以传统酿造为主的企业,数十年来关于传承什么、创新什么、什么不能变、什么可以变的思考从未停止。”王莉将“茅台的答案”做了分享。
在科技赋能企业发展的背景下,王莉特别强调了茅台始终坚持“变”与“不变”:
茅台的“不变”在于工匠精神的内核不变,顺天敬人的文化内涵不变,传统技艺的精髓传承不变,集中可表述为“严苛的用料、严格的器物、稳定的微生物”三大物质传承和“时间之则、气候之律、温度之法、技艺之美”四大非物质传承。
茅台的“变”则在于发展理念要与时俱进,专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要持续提升,效率要变革,模式要创新。
王莉还表示:“基于此,总结提炼形成茅台特色‘时空法’匠心质量管理模式,顺天应时、因地制宜、循法而成,集成百余项跨学科先进技术,总结形成包括产区、工法、基酒多样性、感官特征与典型风格、饮用感受与感知的五维品质表达体系,系统科学阐释产品品质,彰显了中国传统食品的质量特色。”
由此不难看出,茅台将科技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工具,通过科技创新改变的只是观念、效率和模式,而坚持不变的是匠心精神、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的企业传承。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说:“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是美酒产业所呈现的平衡之美。”
“先辈传承下来的工法技艺不能丢,延续百年的优质品质不能变。”行业人士认为:“传承与创新的目的最终都是为品质服务,这是永葆茅台酒高质量的密码。”
传承与创新“两手抓”
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从茅台实践经验不难看出,面对来势汹汹的科技革命,传统行业既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全盘接受,坚持传承与创新“两手抓”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实,早在3月21日举办的茅台集团2023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会与春分论坛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深入阐释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意义:一是让传承越来越传统,离不开科学研究的加持;二是让创新越来越现代,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赋能。
事实上,坚守传承与创新早已刻入茅台的基因。
20世纪60年代,“茅台试点”时就首次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分析传统白酒生产工艺的科学机理,将过去靠口传心授的酿酒技术进行了系统性汇总并注解,成为全国酒厂的“生产指南”。
70余年来,茅台坚持以科技赋能,并在酿造环境、原料、微生物、工艺与装备、风味与安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公开数据显示:茅台2022年科研攻坚取得新成果,围绕7大领域23个研究方向共开展203项科技创新项目。对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曾表示:“在继承传统食品发酵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茅台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出了世界蒸馏酒行业最具价值的品牌。”
在科技创新领域,茅台一直引领产业发展。在数字化转型方面,i茅台、巽风APP一经上线就成为“焦点”;目前,“i茅台”注册用户近5000万,“巽风数字世界”注册用户超400万。在跨界创新方面,继“网红”茅台冰淇淋之后,酱香拿铁和酒心巧克力再度接力,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社交产品。此外,“智慧茅台”数字底座也基本建成,数字应用全面铺开,茅台掀起一股强劲的“数字风暴”。
实践证明:一手传承,一手创新,茅台筑牢了高质量发展之基,也给市场交出了一份提振信心的“答卷”:今年前9月,贵州茅台营收首次破千亿,净利润也站上500亿台阶,核心数据实现全面增长,展现出穿越周期的强大能力,也为全球传统食品行业塑造了一个高质量增长样本。
(白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仁怀市国酒城城市书房正式开放
下一篇:周周有招聘精准稳就业